座機:027-87580888
手機:18971233215
傳真:027-87580883
郵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武漢)
河北雄縣“地熱+”梯級利用新模式:一邊供暖一邊養魚
文章來源:地大熱能 發布作者: 發表時間:2022-10-14 10:08:15瀏覽次數:1934
地大熱能“地熱+”:雄縣積極探索地熱水資源循環利用新路徑,努力實現效益最大化。繼利用地熱水供暖之后,又實現了熱帶魚繁育、溫室育秧及生物制肥、普通養殖的“地熱+”循環梯度利用,引領地熱水利用走上循環經濟之路。
在雄縣,地熱溫室魚塘里,幾百萬條血鸚鵡魚翻騰游弋;地熱溫室苗圃里,新育的滿足2000畝種植需求的甘薯秧苗已經破土而出;露天蓮藕種植區,200多畝生態節水型藕塘已經開挖完畢,等待蓄水……所有這些全部利用地熱水熱能資源,開創了“一次取水、多次利用”的地熱水循環梯度利用新模式,實現了地熱資源效益的最大化。
現有兩口地熱井,出水溫度都在85℃左右。經過不斷摸索嘗試,這才有了“地熱+”模式,就是地熱水資源的循環梯度利用。
目前在雄縣,地熱水利用的第一級是“地熱+住宅供暖”。地熱水出井溫度為85℃,通過第一次熱交換用于周邊小區供暖,“取熱不取水”,供暖面積達2萬平方米。
第二級“地熱+熱帶魚繁育”。第一次熱交換后的地熱水進行第二次熱交換,交換水用于熱帶魚養殖,地熱水則通過回灌井全部回灌。
第三級“地熱+溫室育秧+生物制肥”。從熱帶魚繁育池流出的交換水,用于生物肥生產和地熱溫室甘薯育秧。現已建成甘薯育苗地熱溫室近5000平方米,年產800萬株優質甘薯秧苗。
第四級“地熱+普通養殖”。交換水從育秧室流出,自然降溫至20度以下,用于泥鰍、鯉魚、鯽魚等普通魚類的養殖和露天蓮藕種植。這樣,就形成了集供熱采暖、地熱養殖、工廠化育苗、生物肥料于一體的鏈條式循環梯度地熱利用模式。
采用鏈條式地熱循環梯度地熱利用模式,充分利用能源,降低了生產成本。基地一期建成至今,已節省標煤1.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75萬噸;熱帶觀賞魚繁育基地全部建成后,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2.5萬噸。特別是甘薯育苗基地的建成,將改變農村小鍋爐供暖的傳統育苗模式,預計每年可節省標煤1萬噸左右。
雄縣在地熱水資源利用方面的大膽嘗試成為招商引資的王牌之一。投資1500萬元的北京地福來藻類活性細胞肥河北基地及藻類活性細胞生物肥實驗中心項目已經完成前期論證和規劃。預計該項目一期投產后,其產品可供1000萬畝農作物使用,年產值可達3億元。
上一篇 > “地熱+”地源熱泵智慧能源:校園供冷供熱改造升級